讲述人简介:鲍艳红,女,蒙古族,年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现任宁城县向阳中学教师。从事工作以来,一直奋斗在教学一线,刻苦钻研,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忘初心,不负韶华,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师之道。
浩气长存——宁城县的“狼牙山五壮士”.mp:56来自内蒙古赤峰宁城妇联当年,晋察冀冀东军分区三区队50多人英勇跳崖的事,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专著《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与全民族抗战》一书誉为“狼牙山五壮士”式的英雄群体。
抗日战争时期,宁城是承平宁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是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最前沿。大家都知道,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柳条湖制造事端,发动侵华战争,不到3个月时间占领辽吉黑三省。年3月,在日本帝国主义操控下,伪满洲国建立。年2月,日军又开始进犯热河,3月2日宁城沦陷,5日承德沦陷,不到一个月时间,整个热河省沦陷。由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使日军如入无人之地,将东北和热河人民推入痛苦深渊,伪满洲国的统治延伸到了长城沿线。
日军疯狂入侵,政府推诿退让,人民群众自发抗击,但因缺乏坚强后盾,多遭惨重失败。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张抗日,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把根据地建到了伪满洲国境内,给了日伪统治者以沉重打击。承平宁抗日根据地是深入到了敌后之敌后,是插入伪满洲国境内的尖刀。
承平宁这块抗日根据地,是中共冀东区委按着中共中央和晋察冀中央分局的指示与部署,一步一步创建起来的。年12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承平宁地区 支抗日游击队在宁城黑里河范杖子诞生。年5月,中共冀东区委组建承平宁武工队。年5月,在武工队的基础上建立承平宁联合县。联合县建立,标志着抗日根据地形成,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地方武装建设、统一战线工作全面开展。特别是八路军主力部队三区队开赴这里,与地方游击队一起,先后发动奔袭战、伏击战、攻坚战等各类战斗上百次,给了日伪统治者以沉重打击。特别是年2月6日,三区队打下宁城县城小城子,更是让日伪统治者十分恐慌。日伪统治者开始调重兵到承平宁地区扫荡。
敌人调来的有伪满洲国国兵部队,有日伪武装警察讨伐大队,还有日军守备队。加上这一区原有的日伪军队和武装警察讨伐大队,敌人在承平宁地区的兵力接近10万,宁城地区1万有余。
敌人重兵开赴宁城地区,各自控制一片地方,逐山逐村搜索,加上在大部分地方实施了集家并村,给三区队、地方武工队及地方游击队的活动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了适应形势需要,三区队开始以连、排为单位,划作小分队与敌人穿插作战。
三区队50余壮士英勇跳崖的事件是突发的,也是偶然的。根据事件亲历者、当时的三区队二连二排八班班长兼文化教员董国政忆述在当地深入调查,事件是发生在年3月11日夜间。这天下午,三区队二连副连长舒殿友和指导员马九荣,带领三区队二连二排、三排,突破敌人的密集搜索,从宁城西部山区转移到南部山区。傍晚时分,部队到达朝宝沟深处的孙家营子北沟,准备在那支锅做饭,略作休息。孙家营子北沟当时的“十家长”朱兰亭说,这里离沟口很近,不安全,不如再往沟里走走。这样,他让他的侄子朱文才带路,把队伍送到了胡家营子的西南沟。西南沟是朝宝沟的一条沟岔,只有十几户人家,比较隐蔽。部队到达西南沟时,已是9点左右,干部战士在村内休息,董国政负责站岗,炊事班支锅做饭。就在饭还没有做熟之际,董国政发现有敌情,立即报告。当时战事频繁,子弹已经很少。为了保存实力,指导员马九荣和副连长舒殿友,立即带领队伍冲上村旁的高山。
年3月11日,是农历二月十七,本应该有月光,但那天阴天,伸手难见五指。董国政忆述,部队冲上山顶,继续向西突进。敌人在后边紧追,因为天黑,看不见人影,不知道他们有多少人。但是,能听见敌人的说话声,从声音判断,人数不少。顺着山梁走了一个多小时,遇到一处悬崖,周围情况不明,没了去路。指导员马九荣和副连长舒殿友研究,干脆直接跳下去,如果不深,可成功突围,敌人也不会知道从这跳下。如果深,宁可牺牲,也不能当俘虏。舒殿友一声令下,纵身率先跳下,50余人无一退缩。
50余人跳下后,共有9人牺牲,其余人突围成功,晚上出发奔黑里河, 回到冀东。
50多人集体跳崖,无一人畏惧退缩,是何等英勇悲壮,浩气冲天!这与狼牙山五壮士比,规模大10倍,人员级别高,有指导员、副连长,又是地处伪满洲国境内,意义更为重大,但为什么没有像狼牙山五壮士那样举世闻名呢?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正是因为这里地处伪满洲国境内,孤悬敌后,当时既没有随军记者,也没有宣传媒体,三区队仅有的一部无线电台也已经出现故障不能使用,故难以将事迹及时传播。第二,由于战争环境残酷,亲历者多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后来的 中牺牲,故知道这件事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第三,三区队是首次到朝宝沟地区,当地老百姓只知道是八路军,不知道是哪支队伍。特别是事情发生在夜间,50余名干部战士突围过程、跳崖过程老百姓都不知道。第二天李营子村的老百姓发现前山脚下有摔死的八路军,还以为他们是在山上跑时掉下来摔死的呢,故也没能使事迹在当地得到传播。直至40年后年,经这一事件的 幸存者、曾任辽宁省丹东军分区副司令员的董国政多方寻访, 找到西南沟这个地方,才使这一事件的详细过程为人所知。
为了不忘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深化革命传统教育,五化镇党委、政府自年开始在这里建立纪念设施,并逐步开辟为“英雄广场”,在山上建了雕塑,在广场立碑,同时将西南沟辟为“英雄谷”,已经形成一处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时间虽然已经过去70多年,但当你站在李营子前山脚下时,你就会感觉到那50余壮士的浩然正气,仍然还在那里升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