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广网

翻开厚重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从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到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记录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最好的见证。

建党百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推出《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3月22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正式开播,同步在总台央视新闻、央广网、云听等新媒体平台上线。位讲述人,用“最美声音”刻录百年记忆。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中国印刷博物馆馆长孙宝林,我讲述的文物是珍藏在我们馆内的一台木制印刷机。从外观上看,它只有一个手提箱大小,三十多公斤重,造型迷你、拆卸便捷,一头骡子、一匹马就可以驮走,因此也被称作“马背上的印刷机”。

收藏于中国印刷博物馆的革命文物――“马背上的印刷机”(中国印刷博物馆供图)

年至年,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日军加大对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进攻,进行了空前残酷的大“扫荡”。

深夜里,借着微弱的星光,一支八路军小分队,正在山间小路上匆忙行进,他们每个人身上都背着分解开的印刷机、铅字等设备,原来这就是“可移动”的《晋察冀日报》社。

当时只有20岁的记者陈春森就是队伍中的一员。年春天,他和报社社长邓拓等人一起组建新闻队伍,成立了《抗敌报》,也就是《晋察冀日报》的前身。

收藏于中国印刷博物馆的《抗敌报》――《晋察冀日报》的前身(中国印刷博物馆供图)

展示在中国印刷博物馆展厅中的《晋察冀日报》前身――《抗敌报》特刊页面(记者邢斯嘉摄)

收藏于中国印刷博物馆的《晋察冀日报》(中国印刷博物馆供图)

收藏于中国印刷博物馆的《晋察冀日报》(中国印刷博物馆供图)

最初报社只有五个人,很快就发展到了六七十人、五六百人,最多时有人。陈春森回忆,“抗日救亡”四个大字激励了这些青年的壮志豪情,他们一手拿笔、一手拿枪,翻太行、越长城,与日寇周旋,边打游击边办报。

陈春森:带着八匹骡子,奔到大山游击办报,而且出版铅印日报,我们根据这个目标一干八年,没有一个人动摇,没有一个人撤退。中间牺牲了58个烈士,都是青年人。一声号召,齐心壮志,我是一辈子忘不了。

打游击战,就要频繁转移,可老式印刷机有一吨重,抬着它没法跑山路。报社同志们想尽了办法,多次创新,改造印刷机。

中国印刷博物馆研究员李英:把铅印机改造成石印机,就减轻了一半,八匹骡子就能驮走一个铅印厂。年就变成我们馆藏的“马背上的印刷机”,只有30公斤了,一匹骡子就能背走了。

“马背上的印刷机”研制者、报社工人牛步峰(中国印刷博物馆供图)

别看它简陋,只有手提箱那么大,可一旦敌情紧张,这台印刷机很快就能拆成七个部件,最大的也不过5公斤重,甚至可以靠人背着翻山越岭。敌人轰炸时,报社人员可以在山洞里写稿;日军围困时,他们也能躲在老乡家牛圈里排版印刷。只要有相对安宁的24小时,一期日报就可以出炉。

中国印刷博物馆中展现的敌后根据地人员在战斗环境中坚持生产、游击办报的场景(记者邢斯嘉摄)

《晋察冀日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又有漫画、顺口溜、诗歌等,还会经常刊登一些易于传唱的歌曲,很受老百姓欢迎,成为当时根据地广大军民了解八路军政策和根据地战况的主要渠道,被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称赞为“民族的号筒”。

陈春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都是在《晋察冀日报》上发表的。老百姓说这个报纸,我们离不开,只要看到《晋察冀日报》,就想起八路军存在着,这信息鼓励了广大的军民群众坚持抗战的信心。

一张薄薄的报纸,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利器,也因此被日本侵略者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年夏天,敌人包围了《晋察冀日报》社驻地阜平马兰村,用机关枪和刺刀逼迫乡亲们说出印刷机埋藏的地点。可任凭日寇威逼利诱,没有一个人出声。恼羞成怒的鬼子气红了眼,疯狂地抽出刺刀……19位乡亲就这样倒在了血泊中。

《我的故乡晋察冀》片段

八路军:全体都有,向马兰村为保护《晋察冀日报》社英勇献身的英雄义士敬礼!

八路军:让鬼子的暴行公布于世!

旁白:马兰村老百姓用性命保护了《晋察冀日报》人员和印刷设备的安全。不久,《晋察冀日报》很快再次出版发行。

阜平县马兰村村口“马兰惨案遇难同胞纪念碑”,由原《晋察冀日报》社老同志捐建(中国印刷博物馆供图)

一张报纸十万兵。对敌人来说,它是精神武器;而对于广大人民来讲,它就是精神食粮。原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政策理论教研室教授邵维正说,正是通过办报等多种方式广泛发动群众,我敌后根据地武装力量如滚雪球般壮大,最终走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邵维正: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用这个办法在山区和日本侵略者周旋,把他甩掉,把他打退,这样才使我们的根据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年6月14日,共出报多期的《晋察冀日报》完成了历史使命,发表终刊启事。作为党的号角与战鼓,《晋察冀日报》见证了燕赵大地抗击日寇的烽火硝烟,记录了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留下地雷战英雄李勇、狼牙山五壮士、英雄王二小等许多广为流传的经典故事,堪称中国红色文艺的缩影,一如报社社长邓拓在终刊上发表的诗词所说:

毛锥十载写纵横,不尽边疆血火情。

战史编成三千页,仰看恒岳共峥嵘。

《晋察冀日报》社社长邓拓(年2月26日―年5月18日)(中国印刷博物馆供图)

孟祥涛:我是中国印刷博物馆讲解员孟祥涛,年出生,每当我在讲解“马背上的印刷机”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炮火连天的场景,感受到游击办报的紧迫情形。对于我们青年一代来说,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因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自己的命运。

总监制丨刘晓龙顾玉才

监制丨高岩

总策划丨樊新征崔欣

策划丨丁飞孙鲁晋

协调丨冯烁朱敏李昊刘梦雅赵初楠韩雪莹

记者丨邢斯嘉

编辑丨邢斯嘉

制作丨刘逸飞

讲述人丨孙宝林

新媒体丨杜希萌王远江晓晨

顾问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徐鹏堂

鸣谢丨中国印刷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