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摄制: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易县融媒体中心提供部分素材
“五个好英雄,一死报祖国”
——《狼牙山五壮士歌》以音乐的名义致敬勇士
“棋盘坨,山崖高,壮士的血花红;勇敢的八路军,五个好英雄;真可惜,枪弹完,一死报祖国……”6月1日,青山环抱中的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传出阵阵悠扬的歌声。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围在讲解员李迎新身边,神情肃穆地倾听着,几岁的孩童也安静下来……
“我刚刚演唱的歌曲,曲谱的影印件就在陈列馆。”李迎新说,从曲调和歌词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创作者对五位英雄的崇敬和缅怀。
顺着李迎新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展柜内一方泛黄的书页,长约20厘米,宽约15厘米。凑近来看,纸上印着《狼牙山五壮士歌》,曲谱下的歌词,一行行,一串串,抑扬顿挫地分布着。
循着歌声和讲解,记者仿佛回到80年前那满是枪声和硝烟的一天。
狼牙山山脚下的五勇士塑像。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年8月,日伪军7万多人,对晋察冀边区发起大“扫荡”。9月25日凌晨,敌军开始攻击狼牙山地区。为吸引敌人火力,让部队和群众安全转移,某部七连六班班长马宝玉挺身请战,承担掩护任务。当时六班除了伤员,只剩下五人: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
边打边退,他们面前出现两条路,一条路通往部队和群众转移的方向,另一条路通往棋盘坨顶峰。为了迷惑敌人,他们故意暴露自己,毅然踏向通往顶峰的绝路。
“棋盘坨峰顶三面悬崖,无障可凭,无路可退。我们同敌人激战5小时,子弹用光了,就用石头砸,最后只剩了班长马宝玉手中的一颗手榴弹。敌人逼近,班长把手榴弹甩向了敌群。”
这是陈列馆内展存的《狼牙山跳崖记》中的部分文字。该文于年,根据五壮士幸存者葛振林的口述整理完成。它不仅真实还原了那惊心动魄的时刻,更呈现了五壮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看着不断涌上来的敌人,班长带我们站在悬崖边上。‘我们牺牲了,有价值……无论如何不能当俘虏。’滚烫的热泪,流淌在战士们的脸上。‘人牺牲,枪不能叫敌人得!’砸烂枪支,扔进山谷,大家纵身跳下悬崖。”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后,当年10月18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政治部主任舒同、副主任朱良才共同签署颁布训令,对5名战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号召全军指战员向他们学习。文艺战士们也行动起来,展开创作讴歌英雄。当年年底,革命歌曲作家方冰和劫夫满怀深情创作了《狼牙山五壮士歌》,歌曲以昂扬优美的旋律传诵壮士英勇悲壮的事迹,鼓舞军民抗战斗志,凝聚起团结抗战的民族力量。
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里陈列的《狼牙山五壮士歌》歌谱影印版。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对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聂荣臻元帅曾有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
“五人家中都十分困苦。”李迎新在讲解中介绍说,马宝玉的父母和大哥相继去世,只剩下年迈的爷爷和幼小的弟弟妹妹;葛振林家穷得做不起鞋,常年光着脚板上山下田,经常被扎破流血,冬天被冻得又红又肿;宋学义家吃不饱,常年逃荒要饭。
“当年他们参军时,每个人都带着强烈的愿望,就是想改变当时的苦难生活。”李迎新介绍道:
胡德林给母亲磕头道别时说:“娘,等革命胜利了,咱们就能吃大米白面,再也不用喝这能照出人影的粥了。”
马宝玉在参军临行前,特地看望了当童养媳的妹妹。他对妹妹说:“哥哥要去打仗了,等革命胜利了,像我们这种苦难人家的闺女,再也不会去当童养媳了。”
胡福才跪别父母时,爹娘嘱咐说:“儿啊,多打小鬼子,把他们赶出中国,让咱老百姓早点儿过上好日子。”
“其实在当时,五壮士完全有生的希望。他们可以尾随大部队边打边撤,也可以藏身连绵的群山。但为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他们毅然选择走上了绝路。歌词中那句‘枪弹完,一死报祖国!’可以说,印证着壮士们的无悔初心。”
6月2日,雨后初晴,云雾中的狼牙山美丽清新。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群众来到这里,接受精神的洗礼。英雄一跃壮河山的大无畏精神,将在一代又一代人中赓续传承。(河北日报记者李连成)